一、坚持问题导向,拓宽案源渠道,在破解线索“发现难”上下功夫。一是强化统筹分析,对办理的虚假诉讼案件进行系统分析研判,总结出该类案件多集中在民间借贷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领域且多以虚假调解为主的特点和规律,为后期精准寻找案源打牢基础。二是深挖类案,紧盯重点领域,通过调阅诉讼卷宗、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、依托审判执行平台查询等方式,对以调解方式结案的2000余件民事案件进行系统梳理,从异常数据中发现虚假诉讼监督线索,并以点带面发现系列“窝案”“串案”。三是依托“扫黑除恶”专项行动,健全完善涉黑恶刑事案件和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线索双向移送、双向反馈机制,重点围绕收取超高利息等情形,拉网式摸排刑民交叉案件中的虚假诉讼线索。四是强化宣传引导,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优势互补作用,通过开展“举报宣传周”“检察开放日”等活动,大力宣传民事检察职能,宣传虚假诉讼的危害性,努力让典型案例“走”出案卷、“走”入群众,形成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的合力。
二、积极主动担当,深入调查核实,在破解“查证难”问题上下功夫。建立案件全面审查机制,坚持以侦查思维主动调查取证,摸清关键节点,还原案件事实。一是用足用好调查核实权,注重运用询问当事人和案外人、走访相关单位、调取证据材料、调查核实咨询专家意见、委托技术鉴定等各类调查核实手段,对案件进行全方位查证,把工作做细,把审查做深,把证据做实。二是以技术手段赋能虚假诉讼监督和防治,充分发挥技术手段在审查虚假诉讼中的作用,通过专业咨询、委托鉴定等方式,有效鉴别关键证据。如在办理冯某某诉魏某某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纠纷案时,委托鉴定机构认定关键证据签名系伪造笔迹,证实涉案的资金确系虚构。三是强化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,在审查中发现当事人涉嫌刑事犯罪的,及时移送案件线索,联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,同步固定虚假诉讼刑事犯罪证据,形成了民事与刑事双向打击合力。
三、依法能动履职,强化精准监督,在提升监督质效上下功夫。一是严把案件质量关,严格审查涉案证据的真实性、合法性,多角度分析事实认定、法律适用及诉讼程序,及时跟进在办案件,确保案件监督质效。强化类案思维,对涉及当事人的同类多案开展同步调查、同步监督。在王某某贷款合同纠纷案时,通过调取银行凭证,发现类似10余起案件。二是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到监督全过程。针对可能产生信访风险的虚假诉讼监督案件,及时研判评估,拟定处置预案,并做好释法说理,确保定分止争、化解矛盾。对当事人以虚假诉讼为由申请监督的多起案件,认真审查、严格辨识,对审查后未立案的虚假诉讼案件,及时向申请监督人说明理由和依据,耐心细致地做好释法说理和答疑解惑,力促当事人服判息诉,未出现重复申请监督案件。三是延伸监督触角,推动共防共治。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,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,强化跟踪问效,以“我管”促“都管”,推动虚假诉讼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,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效能。